|
日期:2014-02-28 08:40:02 作者: 来源:东方网 东方网2月28日消息:据《劳动报》报道,南翔首家社区网络菜场日前上线试运营。坐在家里轻点鼠标,蔬菜就能送上门,这样的买菜方式让不少市民眼前一亮。然而,笔者了解到,由于前期投入较大,而市民传统买菜观一时难以扭转,因此,网络菜场一时陷入了“叫好不叫座”的窘境。 菜场叹息等不来客户 无公害绿叶蔬菜区、精致豆制品区、家禽肉类区、时鲜精选水果区……在“家必禾”的平台上,有约70多个品种的蔬菜及南北干货、五谷杂粮等产品。 网站公告称,在该平台上买菜,南翔镇中心方圆3公里范围内都可以免费配送,当天21点前下单,次日必达。在采访中,不少居民表示,南翔镇的菜场少,离居民小区远,因此,网络菜场的出现是一个有力的补充。“我前几天买了芋头、石榴,送货很快啊,晚上订的第二天一早就来了。”26岁的何小姐如此说道。 尽管反响不错,但家必禾遇到了“叫好不叫座”的窘境。公司方面透露,目前网站已积累了一定人气,但真正下单购买的仍是少数。 总经理吕平表示,经历了20天试运营的“吆喝”后,现在,网站日点击量已达到500、600次,但实际订单不过60余笔,转化率只有10%。“1月中旬正式上线,推出满额就送冰糖、玉米糁的活动,以为订单量至少可以多一倍。”但令他们失望的是,上线第一天的实际订单量只比试运营增加了不到10笔。“日销售额才2000多元,却有近30名员工在为网络菜场忙前忙后。”吕平称,若想长久发展下去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 传统观念难扭转成瓶颈 “方便是方便,新鲜不新鲜?肉是从哪里来的,有没有检疫证?这些单靠图片是无法知道的。”在采访中,不少市民对网络菜场仍旧持观望态度。 据了解,数年前申城曾掀起过一阵网络菜场的热潮。如今,这些风靡一时的网络菜场多数关门大吉,如买菜网、菜市网等。对此,业内人士表示,买菜者的传统买菜习惯一时之间难以转换,而网络菜场的前期投入又太大,难撑很长时间。这成了网络菜场发展的最大障碍。“一般逛菜场的都是老阿姨、老伯伯,他们不赶时间,也不一定会上网,更习惯挑挑拣拣这种传统的买菜方式。对会上网的小青年来说,买菜却不是他们的事。改变买菜者的观点还需要一段时间。”上海三角地菜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王主任如此表示。她也指出,“不同于一些成熟电商,菜场公司要搭建一个网络平台,前期需要‘烧大量的钱’来做网站设计、更新、维护,还得处理物流等工作。钱花了,客人不来,自然就无法撑下去。”据悉,这家公司曾在2012年年初开通了网络菜场,在虹口区的吉祥菜场、广中菜场及密云菜场“试点”为附近居民配送,并还有一个“年内推广至13家菜场”的宏伟大计。然而如今,在经历了长时间零点击、零下单后,推广计划早已搁浅,三个“试点”也只剩下密云路菜场还在维持运行,其余两处基本已被边缘化。 配合实体菜场另谋出路 网络菜场前路坎坷,但无疑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一块香饽饽。为了在传统菜场、超市卖场、网上超市的夹缝中求生存,一些网络菜场企图依靠开设实体店来另谋出路。 据悉,为了迎合市民传统买菜习惯,密云路的网络菜场特意开设了线下实体体验店,让市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能在网上买到的菜究竟是什么样的。 “有了直观印象后,市民可能就会买得比较放心,不方便出门时就从网上购买,由菜场员工直接送来。”王主任表示,目前,该试点每天网上订单大约在10笔,比之前无人问津的状况改善了不少。家必禾方面也表示,从去年9月起,他们就开始在南翔镇的6个社区摆设流动菜摊,为的就是攒信誉、攒人气。“这些前来实体摊买菜的人就是潜在客户。等信誉积累以后,他们也会开始选择网上购买。”吕平说,他希望南翔镇的网络菜场搭建成熟以后,可以将运作模式复制到其它区县,让网络菜场覆盖申城。但到底这一天何时来临,他坦言说不上来。 |
|
|